自己做自己的主人-鼻部美學篇
2017/02/03
想要做鼻整形(隆鼻)的人,常常一味的聽從別人的意見及想法。然而,曾幾何時,你能坐在鏡子前,好好端詳一下自己。問一問自己,我到底喜歡我鼻子哪個部分,不喜歡它哪個部分?而你可能不禁會問,我又不是專業的醫師,我要怎麼分析我的鼻子?蕭醫師告訴你一些好方法,”不要讓醫師告訴你要整哪裡,而是你要告訴醫師,我需要整哪裡。”- 以鼻子的次單位分析:化整為零,讓你不再摸不著頭緒,霧裡看花。鼻子可以分成九個次單位:一個鼻樑、兩個鼻側壁、一個鼻尖、兩個鼻翼、兩個鼻軟三角、及一個鼻小柱。首先,把鏡子放在和眼睛平行的地方,仔細依照鼻子的次單位去看。拿一塊紙板把鼻子完全遮住之後,將紙板慢慢往下拉,露出鼻樑及鼻側壁,問問自己,到目前為止我喜歡鼻子上半部的三個次單位嗎? 緊接著將紙板上移,露出鼻尖的五個單位,仔細看完後,再問自己同樣的問題,我喜歡自己的鼻尖與鼻翼的次單位嗎?最後,將鏡子移到側面端詳自己的鼻小柱,再問自己,從側面看我喜歡鼻小柱和鼻尖所形成的側面鼻形嗎? 藉由這樣的分析去了解自己鼻子各個次單位的優缺點。
- 以鼻子與臉型比例作分析: 此時化零為整,將鼻子的九個次單位合成一個完整的鼻子來分析,看看從眉間到鼻柱底的距離是否占臉長的三分之一, 兩側鼻翼的距離是否占臉寬的五分之一,鼻頭與鼻翼下緣所形成的弧線是否為一隻美麗海鷗飛翔的姿態,再問一次自己我喜歡與討厭鼻子的哪個部分。
自己做自己鼻子的主人,了解自己的鼻形及其優缺點,再配合專業醫師的意見, 如此一來,可以讓整形後的鼻子滿意度大大的提升,讓鼻子整形不再是單向的醫師主導,而是雙向溝通後的完美成果。
.jpg)
- - 手術效果因人而異--
“醫師,我的鼻子破了一個洞!”身處在醫學中心的我,常常會有淚眼汪汪的病患到我的診間。指著鼻頭上的洞和幾乎要跑出來的人工鼻模,反覆說著相同的話。
根據統計,80%人工鼻模穿出的地方大多是在鼻頭(Tip)和鼻小柱(Columella)內側。為什麼都是在這兩個地方居多呢?原因很簡單:來自”過多的壓力”。而壓力的來源絕大多數是由於在放入人工鼻模時採用了L-型的鼻模。一般醫師為了讓病患立即有立體且顯著的鼻型,在隆鼻手術時,會採用L-型的鼻模,才能夠讓鼻頭和鼻樑被強烈地撐起,以得到短暫的明顯效果。然而,隨著時間過去,由於疤痕收縮而導致L-型鼻模在鼻子中產生了彎曲地變化,進而造成了鼻部的變形。此外,也由於L-型的鼻模在其基底部有堅硬地支承,會將過多的壓力轉價到鼻尖和鼻小柱上,而造成鼻子上破了一個洞。
為了避免上述的遺憾,我現在都採用兩段式混合鼻整形 ( Chimeric Rhinoplasty ),結合人工鼻模和自體軟骨的優點和避免各自的缺點。在鼻樑部分,採用I-型的人工鼻模進行鼻樑及山根的增高術。接著,利用自體的鼻中隔軟骨和耳軟骨進行鼻頭的雕塑。利用了這樣的兩段式部位隆鼻及混合材質的手術,將不會面臨自體材料不足的窘境,又可以避免因人工鼻模的壓力而造成鼻頭破洞的後遺症。讓隆鼻手術的效果持久,且不再有這樣的病患到我的診間說:”醫師,我的鼻子破了一個洞!"
- - 手術效果因人而異,上圖為該案例實際術後成效 - -

- - 手術效果因人而異 - -
其實沒有所謂的"絕對理想鼻型",因為每個人對美的觀念和喜好都不同。只能說,以下的比例原則是大多數人較喜好的"相對理想鼻型"。而且,鼻子就在臉的正中間,一定要配合臉部去做一個全盤的考量。以鼻子的長度而言,眉間(Glabella)到鼻小柱底(nasal base)的距離佔臉長的1/3,鼻柱底到下巴的距離佔臉長的1/3。從側面看,E-線(E-line)則是由鼻頭到下巴的一條直線,理想的E-line是鼻頭、嘴唇、下巴都剛好在這條線上,構成完美的臉部側寫。有時單純隆鼻的人,沒有考慮到E-line和臉部比例的問題。一昧的將鼻子拉長拉大,導致下巴看起來嚴重內縮。因此。我在設計隆鼻時,都一定會考慮到是否要同時進行下巴手術(Genioplasty)來達到和諧的臉部比例(Harmony)。無論是利用人工材料(Medpore)下巴或是利用自體下巴增長術,都可以再隆鼻手術時配合同時進行。術前仔細的觀察和評估,加上完整的治療計畫,手術的結果一定會更加趨近完美,達到更漂亮的E-line和臉部比例。
長庚美容中心蕭彥彰主任的專業整形天地Dr. Hsiao Blog
長庚蕭彥彰主任簡介
蕭彥彰主任門診時間
預約蕭彥彰主任諮詢